close

文/陳超明(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)

 之前念高中的兒子,拿著補習班的宣傳單告訴我,他想去報名數學家教班。我有點訝異,他是臺北明星高中學生,學校成績也在前幾名,為什麼需要補習?他說:「因為同學都去了。」而且學校教師認為他們都是資優生,上課僅提醒觀念,沒有教他們解題技巧或練習,考試時很吃虧。
 有幾次,我在補習班門口等兒子,看到的都是背著名校(不乏建中、北一女、附中)書包的學生。在學校上完一天的課後,是什麼動機與學習熱情,讓這些疲憊的學生又進入另一個學習競爭場域?


 在十幾年前教改推動時,改革者及教育主管,信誓旦旦認為補習班要沒落了。但是十幾年後,名校資優生也加入補習行列,這是為什麼呢?
 臺灣教育體制非常奇特,學校扮演教學的角色,補習班或家教扮演幫助學生學習的角色。學校教師的責任是趕進度,把課綱或教材內容教完,以教學為導向;補習班則針對學生不了解的或需要練習的部分,予以強化或不斷灌輸考試技巧。兒子說,補習班通常幫他們整理、複習或猜題。
 筆者一直在問自己,到底學校是「教學」還是「學習」的場域?很多教育專書提到,芬蘭或北歐的教育典範,不斷強調學校是「學習」的場所,讓學生「學會」才是教師的責任,而不是「教完」課程。


 雖然,我個人對於某些補習班以危機手段或恐嚇策略來招生,非常不以為然。但是,面對正規教育體制中「教完」及「趕進度」的教育操作方式,臺灣的補習班確實扮演不小的學習與輔導責任。在此,與教育改革者、教育主管當局或家長分享一下:如果希望補習班漸漸式微,除了寄望少子化、免試或降低入學門檻外,最好的方法是,讓學校真正負起學生學習的責任,「讓學生學會,而不是教完」,不要在下課後,讓補習班或家教班收割學生學習的成效。

 

文章來自:http://www.mdnkids.com/speak/detail.asp?sn=5703(國語日報)

 

這是一個迷思,到底去補習班是好是壞,不得而知。

只有真正體驗過的人才懂得。

但是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,有不一樣的個性。

對孩子而言並不是教完他就可以了,而是要教會他去做好每一件事情。

讓他學以致用,而不是講一件事、做一件事。

這樣他永遠都學不到東西。

所以我都是以身作則,我能做到的,當然我也會要求孩子一樣做到,

畢竟我們不一定會陪孩子到永遠,但我們最其碼要教導孩子怎麼對自己負責任,

這才是正確的選擇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nchangChen 的頭像
    JunchangChen

    隨筆閣-記錄大大小小的心得感觸

    Junchang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